![](http://a.nync.com/.jpg!40)
![](http://static.nync.com/main/images/cungg/cq25-min.png)
镇雄新闻网讯(记者 王 毅)12月1日至2日,市委书记杨亚林在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尹朝禹的陪同下,率扶贫、发改、林业、农业等市直部门负责人到我县调研。
在碗厂镇调研
期间,杨亚林在县委书记翟玉龙,县委副书记、县长郑维江的陪同下,深入杉树乡细沙河村的云笋加工厂、碗厂镇官房村坪子村民组退耕还林种植现场、碗厂镇庆坝村竹笋基地,了解竹产业发展情况,为我县进一步壮大竹产业助力脱贫攻坚把脉开方。走进碗厂镇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和县城南部新区的鲁家院子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大地村民组易地搬迁安置点、呢噜坪易地搬迁安置点,实地查看工程进展,梳理存在的短板,了解后续扶持支撑,指导相关工作。
在细沙河竹笋加工厂调研
在细沙河村,看到满山遍野绿油油的竹林,杨亚林非常欣慰,不停地嘱咐乡村两级要做好宣传,引导群众抓好管护,同时组织抓好提质改造。走进云笋加工厂,沿着观摩通道,云笋系列产品从最初的原笋变成美味可口的笋制品整条生产线便一一呈现出来。杨亚林一边参观,一边询问了解云笋产品的种类、市场渠道、销售价格、收购价格等,叮嘱企业要在做强品牌上做文章,以品牌价值的提升促进销售价格的提升,以收购价格的提升,拉动群众种植竹子的积极性,带动整个竹产业良性发展。
在碗厂集镇易地搬迁安置点调研
乘着冬日暖阳,碗厂官房的群众正忙着在地里种下一株株竹苗。杨亚林来到现场查看种植情况,要求林业部门要加强技术指导,确保成活率。庆坝村竹笋基地已进入丰产期,当地群众已在生态和收入上获得实实在在的收益。穿梭在竹林中的小道上,杨亚林一行一边感受竹产业发展带来的生态效应,一边同大家一道算起了经济收入账。
在官房村竹笋基地调研
杨亚林说,镇雄在竹产业上的探索与实践,正是对习 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及“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发展理念和思想的最好实践,再次说明了只要“咬定青山不放松,找准一个方向,全力以赴往前冲”,就一定有所突破,一定能带动一个地方面貌的改变。当前,在竹产业发展上,镇雄要抓好两件事。一是要充分利用好退耕还林政策抓好新竹的种植,扩大竹产业种植规模;二是要下功夫抓好老竹林的提质改造和日常管护,巩固提升竹产业。
在庆坝村竹笋基地调研
杨亚林强调,昭通竹笋产业要做大做强,一定要走规模化、集约化、品牌化、信息化的路子。要打品牌,品牌打响了,价格才上得去,有了好的价格,群众才能获得更高的收入,积极性也跟着调动起来了,进而拉动种植规模的扩大,促进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形成整个产业发展的良性循环;要认真研究,探索以联盟或协会等形式,促进竹笋加工企业和种植户抱团发展;要打好扶贫牌,打好生态牌,抓好营销策划,促进竹笋产业健康发展,更好地助力脱贫攻坚。
在鲁家院子易地搬迁安置点调研
易地扶贫搬迁是脱贫攻坚“五个一批”中最难啃的硬骨头之一,也是打赢脱贫攻 坚战的关键举措。我县2018年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全部实行进城入镇,拟搬迁贫困人口4万余人。以县城安置为主,其中80%搬入县城。
在大地易地搬迁安置点调研
调研中,看到我县用最好的地段、最优的地块用于安置搬迁群众,并且制定“六个一”的后扶措施,为每户量身定制“一户一策”后扶举措,杨亚林非常欣慰,不停地点头肯定。
杨亚林要求,施工单位要抓住近期利好的天气条件,倒排工期,优化施工组织,抢抓进度,确保按既定时间节点完成建设任务;相关部门要抓好监督,督促施工单位保工期、保进度和质量,确保搬迁群众早迁新居。
在呢噜坪易地搬迁安置点调研
杨亚林强调,易地搬迁项目要抓好“一配套,两支撑”。“一配套”就是商业的综合配套,包括幼儿园、学校、社区、停车位、便民活动场所、市场等,要能满足搬迁群众入住后各项生活所需,要严格控制各项经济技术指标,确保安置点的品位和品质,真正体现“以人民为中心”。“两支撑”就是就业和产业的支撑,这是工作的难点,也是最为现实的。当前,要先解决就业支撑问题,从现在开始,逐一逐户地排查所有的搬迁群众中的劳动力,根据他的意向、想法、能力,尽量通过开展培训后组织转移输出,不要等到搬迁以后。要盯死有劳动力的搬迁群众,让每一个劳动力都能实现务工就业。要超前谋划,结合老城区功能分解与梳导,提前考虑安置点的业态布局,抓好后扶产业支撑,让搬迁群众真正愿意搬进来。
在呢噜坪易地搬迁安置点调研
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陈韬,县委常委、县委办主任朱双凤,县委常委、副县长李建强及扶贫、发改、林业、农业等县直部门负责人陪同。
责编:温清华 审核:陈 鑫